孩子抑郁休学,如何正确“接纳”孩子!
一.正确理解接纳
接纳孩子不是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事事以孩子自为重,哪怕大人委屈点也没关系。
"接纳"并不意味着"放任",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别。放任不会让孩子尽快好起来,相反会慢慢让孩子的行为没有界限。慢慢他的心里就只有自己,从不知道考虑他人的感受。
如果爸爸妈妈为了避免家庭中的冲突和纷争,而选择无条件地放任孩子的行为,孩子可能会逐渐迷失,无法分辨哪些行为是恰当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这种过度的"隐忍",这种对"平和"的盲目追求,不仅剥夺了爸爸妈妈维护自己权益的机会,也可能使孩子缺乏界限感,变得自私,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因此,在接纳孩子的同时,爸爸妈妈一定不能再隐忍,而是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的认知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很多时候他们的思维是片面的,“换位思考能力”“同理心”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建立的。
所以,爸爸妈妈一定不能一味隐忍,而是要多和孩子交流,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传达给孩子。
引导孩子慢慢学会从更多的角度来思考和看问题,让孩子学会在不压抑自己感受的基础上,尽可能为他人着想。
那爸爸妈妈可以怎么做呢?简单说来就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望。
很多妈妈会说,她不敢表达,因为很多时候,她会不由自主开始批评指责孩子,孩子就会开始发脾气了,情况反倒更糟了。
其实妈妈不必指责孩子,妈妈只需要客观地描述出孩子的行为,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期望就可以了
比如,妈妈如果一句话说得不合适,孩子就会说:你快闭嘴吧,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这时候妈妈可以这样说:孩子,你不同意妈妈的观点,妈妈可以理解,但是听到你这么和妈妈说话,妈妈觉得挺不舒服的,妈妈希望你能用尊重我的方式来表达。
再比如,孩子的充值需求越来越高,爸爸妈妈实在觉得有些吃力,那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拒绝孩子。
爸爸妈妈或许可以这样说:孩子,妈妈知道游戏对你很重要,也愿意支持你充值,只是这部分花费对爸爸妈妈有些吃力了,我们需要商量一个充值范围,既满足你的需求,同时爸爸妈妈也感觉负担没那么重。
不指责孩子,也不给孩子贴标签,同时爸爸妈妈也无须压抑自己,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行了。
很多情况下孩子是会慢慢调整自己的行为的,因为他也爱爸爸妈妈,他愿意让爸爸妈妈也感觉好起来。
二.学会帮孩子疏导情绪
有些家长以为,带孩子去医院治疗了,通过药物的力量就可以帮孩子把情绪稳定好。
但其实药物只是辅助,要想帮助孩子彻底解决情绪问题,一定要学会帮孩子把情绪疏导出来。
为什么这一点至关重要呢?
因为孩子所面临的问题,本质上是情绪问题。如果妈妈能够学会引导孩子疏导情绪,许多情绪便能得到及时的释放,孩子的力量才能慢慢出来。
而引导孩子走出抑郁,不是让孩子没脾气,而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
那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怎么办呢?这里分两种情况。
如果孩子是在情绪激动的状态,这个时候,孩子是被“情绪脑”控制的,不管妈妈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的,所以这个时候妈妈先不急着共情,而是要给小乐时间,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
因为此刻,孩子的情绪如同那个快要喷发的火山,被堵住的情绪反而更有冲击力,喷发的更加猛烈。
等到孩子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了,那么就可以进入帮助孩子处理情绪的阶段了。
那如何帮孩子处理呢?
简单说来步骤一共是两步:
1. 接收孩子传递的信息和情绪;
2. 父母按照自己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反馈给孩子;
比如,孩子如果因为游戏在屋里吼起来了,发了很大的脾气,把鼠标摔得啪啪响,还把被子,枕头都扔地上了。
妈妈要学着去“倾听”孩子,去听他语言背后的想法和情绪,然后不断把孩子的话反射回去。
妈妈可以这样回应:妈妈刚才听见你吼了几下,很生气的样子,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如果孩子回应说:我游戏连着输了5,6次了。
那妈妈可以回应:那是挺生气的哈,连续输几次心里肯定不好受,听你的声音就能听出来!
如果孩子说:我今天不睡觉了,继续打,一定要超过他。
那妈妈可以这样回应:不打赢都睡不着觉,心里太膈应了。
不断地把孩子的话反射回去,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知道,原来妈妈懂他,并且接纳他所有的情绪。
这份接纳,带给孩子的将是爱和力量,让他能够更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情绪,更好的去处理情绪。
慢慢小乐情绪会越来越稳定了,因为他知道,他所有的情绪都可以在妈妈面前敞开,所以很多情绪都能及时处理掉了。
没有了情绪内耗,孩子的力量也会慢慢出来了。
三. 学会鼓励孩子
为什么这点很重要呢?
因为在目前的状态下,孩子其实内心对自己充满了否定,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这种消极的自我认知会对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这时候,父母的鼓励就像是一剂强心针,让孩子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从而逐步摆脱自我否定的阴影。
所以妈妈一定要学会鼓励孩子,帮他发现自己的有点和潜力,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许多妈妈会说,这个时期的孩子确实没有什么优点。懒散、不注重个人卫生、对学习没兴趣、情绪易怒,真的只有缺点,找不出任何优点了。
但其实孩子一定有做得好的地方,只是妈妈没有看到。
比如,孩子每天都捧着手机,除了玩游戏,会经常看B站,倒是会涉猎到很多内容,比如自然科学类的,历史类的,都会看。
那这其实就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妈妈就一定要鼓励孩子。
妈妈或许可以这样说: 宝贝,妈妈注意到你看视频涉猎的内容好广啊,怪不得平时聊天的时候,你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想法,和你平时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通过这样的正面反馈,帮助孩子逐渐剥离身上的负面标签,逐步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知。
孩子抑郁休学确实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孩子以及整个家庭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耐心。
每个孩子和家庭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重要的是持续的关注、支持和适当的专业干预。通过这些努力,孩子才能克服困难,找到适合自己恢复和成长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