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好学生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就无所适从,无法面对,甚至选择逃避。这种现象在学校里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的几点。
第一,老师忽视乃至忽略了对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老师往往注重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却忽视了成绩优异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总认为他们是很听话的学生,不可能出现什么大问题。殊不知,这种学生由于从小就习惯于表扬,一旦遇到批评或挫折,就不知如何是好,往往更容易出事,甚至出大事。
第二,教育者的教法不当。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充当权威者的角色,缺乏相互了解和信任,凭主观臆断办事,总觉得只要出于学生好的动机,再多的批评、责骂也不会出什么问题。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方式收获甚微。
第三,家长和学校给学生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实质上是个体对付那些自认为很难应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压力往往来源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而学生最大的压力源于学习,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感是学生心理不良的关键诱因,过重的压力会导致学业失败,辍学,心理障碍等方面的问题。
第四,学生自身的适应能力差。这一代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家庭条件都不错,吃穿不愁,没有经历过什么曲折。所以,遇到困难,他们不是想方设法去解决,而是选择逃避。
基于上面的原因,针对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首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不但要重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要重视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专刊、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定期、不定期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教育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者是主角、是明星、是主宰者,受教育者是配角、是观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存在一道厚厚的隔离带。现代教育方式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要平等、民主、和谐。而要做到这一点,教育者就要放下架子,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增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建立以相互交往为基本形式的关系。
再次,家长、学校、社会应该尽量减轻学生的压力。素质教育虽然提了多年,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和择业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只有追求高升学率,才能求得社会的认可,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依然把升学指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效益的重要依据。而作为一个学生,如果考上了重点学校,就可以为家里节约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择校费,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迫于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学生的学习压力可想而知。
最后,学生要加强自身抗挫折能力的培训和锻炼。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融入社会,放下包袱,增强自身的抗挫折能力,而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